现象 vs 原因
现象饱受关注
我们通过感官,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只有现象。所以现象饱受关注。
原因受忽略,而且容易被歪曲
产生现象的原因,则因为难以观测,只能全凭猜想。猜想的可能性太多,各种解释方案在精心挑选的现象下,都能暂时解释,甚至自圆其说。所以从古至今诞生了无数种对现象的解释。近代科学也是一系列的猜想,只是加入了验证/预测的环节,让猜想可以不断改进,以接近真理。
但是社会生活中,猜想难以验证,所以日常生活智慧就难以更新。
多层原因结构
一个现象的原因,可能是其他原因的现象。也就是说,造成A现象的原因B,是因为C的原因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。比如无法负担开销,直接原因是手上余钱不够;而造成手上余钱不够还另有原因,比如之前开销过多,工作被裁等等。这些间接原因也都有自己更深一步的原因。
人倾向于直接改变现象
人的行动受情绪驱动,所以当人为某个现象而苦恼时,其自然的冲动就是去试图直接解决该现象。解决方法越直接,越快速,人对该方法的偏好就越强。即使解决方案可能作为原因而带来一系列的坏现象,很多人也还是会采用该方案。(举例: 缺什么买什么)
因此,贩卖解决方案的人,会把方案成高效的,以增加销量。同时淡化有效性的问题。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彩票。缺钱的人直接的现象是缺钱,所以彩票提供了一种2元就能买到的高效解决方案:直接给你一大笔钱。医美也类似,对容貌有焦虑的人群,直接解决方案就是付钱获得美貌。至于缺钱本身是因为什么原因,富人是如何通过成功的事业获得资金这个副产品,这些真实的原因则被买彩票的人忽略了。
真正高效的做法: 改变原因
直接改变现象,效果只是一时。例如因为缺钱而要钱,那很快就会有再缺之时;因为面部缺水而注射玻尿酸,几个月后就需要再次注射;因为车缺油而加油,下周就需要再来一缸。直接解决方案因为不解决根本问题,所以都需要反复解决。需要反复解决的问题越多,耗费的精力就越多,留下的时间就越少。所以尽量思考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,通过二三级效应来解决问题,甚至能一次解决多个现象。
一些启发
产品推广,软文标题等,一种吸引人的方法是让人感觉到,该产品/方法能够直接解决现象。现象是超级符号,流量通过超级符号进入,贩卖的直接解决方案将流量固定下来。直接解决的方案有些有效,比如缺酱油的人买到了酱油;有一些则需要反复付费,比如彩票,医美等。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