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地位重新思考
耗材和子宫
农业社会
农业社会第一层:男性是耗材,女性是需要被保护的生育能力。所以女性为购买者,选择合适的耗材孕育下一代。早期社会,单人无法提供养育下一代的所有资源,所以女性最终会被迫选一个男性,即使降低要求。当代女性生活在物质丰富的社会中,单人就能获取养育子女的资源,所以很多女性不再被迫选择男性。
农业社会第二层:作为耗材的男性,陷入同性竞争。所以发展出理性,力量,以攫取资源,争取获得优秀女性的选择。由于资源的稀缺,攫取了资源的男性,成为少数群体。对这些少数男性而言,买卖方颠倒,女性成为该阶层男性的耗材。
工业社会
古代到此截止,进入现代社会。现代社会里,资本需要更多人力生产,而女性可以通过机器来弥补体力上的不足。所以女性进入工作市场,和男性一起竞争资源。注意此时女性和男性的底层逻辑仍是获取资源和找寻生育对象。
现代社会男性面临更多就业竞争,同时面临更少的女性买家。所以男性的同性竞争更为激烈。同时由于信息时代赢者通吃的特点,资源还是高度集中,导致女性能够满意选择的男性也变少。也就是说,从两性角度看来,男女的选择都在变少。所以女性策略开始集中于不婚(放弃生育),降低标准放任男性(妥协以生育),或者和已婚男性有染(放弃一夫一妻制以生育);同时,男性策略集中于躺平(放弃生育),更努力工作(加码同性竞争以生育),跟随富婆以获取资源(采取捷径以生育)等。
女性兴趣点
女性从基因里带来的兴趣点,就是尽量找寻附近掌握了最多资源的男性进行生育。想象有一个列表,上面的男性按照资源多少进行排序,则女性的基因策略为从上到下试图结合进行生育。生育后的兴趣则为培育后代。因为女性在培育后代时难以有足够的精力获取食物,所以女性会希望男性或这女性好友提供资源。
狩猎采集社会中,单个男性只能被同附近其他少数几个男性比较。但是进入信息时代,单个男性可以被与赢者通吃的各种男性比较,这些比较对象包括明星、富豪、政客等等。所以,反应到当代女性的行为上,女性在意的话题,就是通过网络追逐有资源的男性,和吐槽自己的现实中的伴侣不如网络中的明星男性。
总结起来,女性的兴趣点应该在以下几点:
找寻真正占有资源的男性,尽量避免被装样子的男性欺骗
找寻生育后还愿意继续提供资源的男性,即提前判断男性的专一程度
少数女性会追逐同一个有资源的男性,这些女性会参与同性竞争:小三的打扮最漂亮。明星的流行导致大量女性参与轻度同性竞争。
男性兴趣点
男性从基因里带来的兴趣点,在于通过攫取资源来获得女性的青睐。攫取资源需要的理性,领导力,沟通能力等,都是男性喜爱的活动。没有能力攫取资源的男性,有一些人的策略演变为作假。通过包装的手段来欺骗旁观者,让人误以为自己很有资源。
总结起来,男性的直接有基因驱动的兴趣点在以下几点:
获取资源
爬上组织的顶端
低成本的吸引女性(hitup artist,PUA等)
和尽可能多的女性生育
其中一些兴趣点让社会成本增加过多,所以不同阶段的社会会禁止或者调节这些行为。比如“和尽可能多的女性生育”,在中国古代、现代穆斯林社会,采取调节的方式,通过娶妾的数量或者妻子数量<4进行调节。而在其他文化,则采取更严厉的一夫一妻制试图进行禁止。
Last updated